孩子的认知并不足以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,总是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,这就会与当下的生活产生冲突,如果缺乏父母的悉心引导,会把生活当中所有的挫折归咎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情,他们头脑思维的逻辑形成了某一个刻板的模式,在这种模式的指引下,任凭父母说教或者灌鸡汤,都不会起到任何的效果,同时加深对头脑思维的认同感以及对父母的抵触感,认为是父母导致了自己的抑郁症,所以一直对父母抱有深深的执念!
(资料图)
这个时候最好按照三个步骤进行,第1个步骤就是观察孩子日常的行为有没有抑郁症的症状,比如说有窒息感,濒死感,或者有自杀的念头并付诸实际的迹象。如果有这些迹象的话,一定要记得去医院做心理药物治疗。第2个步骤就是不用再去说教孩子否定孩子而是要去共情孩子,所谓共情就是感同身受,不要讲道理灌鸡汤,只需要感受孩子的感受,并说出孩子在这种状态下的心理感受!
无论孩子说出多么不成熟,多么幼稚的想法,首先收起你的评判心理,以及你的指责欲望,不需要一棍子打死,先认同他们的观点,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。孩子的想法并不是一无是处,是他们内在心理需求的表达,比如说在外界受到了歧视或者感觉到不自信,想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弥补自己。这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,但是有时候这种不成熟的想法,又跟当下现实产生了背离!
只有共情我们才能够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支持自己的,是跟自己在一起的,孩子就会放下戒备心理。那么你才能够靠近孩子的最深处的心理想法,我们才能够发现这些想法中的一些误区,你才能够引导他们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,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引导孩子,而不是从源头上去否定他们,那样的话就没有办法去引导他们了!
最后就是一定要给予孩子自我意识的空间,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状态,父母会感觉非常的着急,就下意识地想着如何帮助孩子,但在帮助的过程当中,就会控制孩子,干涉孩子,实际上家长的焦虑也来自于这个地方,当你越控制孩子就越反抗,没有人想要被干涉被控制。你要相信他们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,父母只要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就可以了,从关心到放心的转变也是思维模式的进化!
孩子的成长过程,本质上也是人格的发育过程,也就是说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,对人生的态度,对价值的取向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慢慢的会定型。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有健康的三观,如果他一直处在不安全的环境当中,那么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会变得很消极,对人生的态度也会很黯淡,对价值的取向也会变得非常的落寞!
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体意识,因为无论他们行事是多么荒唐,他们就是承担压力的那一个人。这也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,但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化解身上的压力,但是只要愿意将信息透露给父母,那么父母就是成功的,如果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跟父母分享,那么就无法知道孩子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。我们要尊重孩子个体意识就是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,让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,让他们为自己的决定买单!
所以在引导孩子的过程当中,我们也要遵循这3点驯化成公式般的行为方式,首先你可以表达对孩子的关切,让他们意识到你是跟他站在一块的。不是只要一说出想法就会被否定,被打压,被排斥的。其次你可以共情孩子的同时给到他们更多看问题的方法,更多的思维模式,以朋友的口吻给到他们建议。最后再把问题抛给他们,让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,同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。
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,孩子健全而又恒定的人格,对应付自身的心理危机会有很大的作用。只要他们拥有独立稳定的人格,你会发现他们之前所说的任何伤害都会得到修复,所以不用太过去计较孩子过去遭受过什么伤害,只要当下的问题当下解决就没有问题了,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规则意识的培养!
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行,都在遵循一定的规则,包括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皆是如此!整个社会都是围绕着道德规则伦理规则跟法律规则才运行的,只要我们以违反规则就会受到规则的惩罚,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,哪怕我们开车上路,如果我们不遵守交通规则,那也会导致交通的拥堵跟灾难,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彻底的自由。只有你将规则熟记于胸,形成潜意识层面的条件反射,你就轻车熟路感到自由。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,可以参详以下了凡心疗愈专栏,一经订阅永久学习,成为自己跟家人心理疗愈师:
人格不健全的个体一旦进入社会,所遭遇的心理危机就会比别人要多的多,然后因为违反规则所遭受的惩罚全部推向外界推给别人,从而与这个世界建立深深的对立感跟仇恨感。一定要在原生家庭的时候帮助孩子慢慢培养规则意识,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做到了给予一定奖励,做不到就要给予一定惩罚,在这个驯化的过程当中,让规则意识深入到他们的潜意识,规则意识是健康人格的基石。
最后一个忠告就是针对每一个家长,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把握自己的初心。大部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,爱之深关之切,由此不断干涉了孩子的个体意识,粗暴的打断了孩子的自我预期。所以就会感到非常的不安全,感到生活没有希望。上天给你一个孩子,珍惜跟他们在一起的一分一秒,毕竟他们迟早要脱离原生家庭,陪伴他们的时间不会太多,有意识的陪伴就是你所能把控的最珍贵的东西。不是不断地去干涉他们的意识,规划他们的未来,强加他们的期待,忘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初衷,苏东坡说: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!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