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追风口到砍砍砍。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浪科技(ID:techsina),作者:张俊,创业邦经授权转载,头图来源摄图网
马云曾说:“人们都在讲,风口来了,猪都会飞,每个人都在押风口。风过去,摔死的一定都是那些猪,它们是不会长出翅膀来的”。
【资料图】
这句话似乎应验了。如今,风口已过,曾在风口上立下豪言壮语的人,都跑了。
有多少人还记得元宇宙?
仅仅一两年,它重塑世界的口号仍言犹在耳,却已经不再被大厂们提及。
近日,百度副总裁、希壤负责人马杰确认离职,至此BAT元宇宙业务曾经的一号位已全部退场……
数年前,自研芯片一度成为热潮,但OPPO关闭哲库业务,让大厂的芯片部门员工人人自危……小米玄戒、百度昆仑芯等多家芯片企业不得不连接召开全员会,以安定军心。从“三年500亿”,到突然关停,曾经的OPPO在自研芯片上有多豪情,如今就有多悲壮。“改正错误越早越好,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。”步步高创始人、OPPO投资人段永平说道。
风口切换,盈利模式不清晰,尤其是面临着营收和利润增长压力下,大厂们也逐渐认清现实,从前些年的疯狂扩张,不得不节衣缩食,走向砍砍砍模式。
大厂们,正在学会放弃。
曾经火热的元宇宙,已经熄火了。
近日,百度副总裁、元宇宙产品希壤负责人马杰被曝已经离职,这被外界视为元宇宙或将在百度的业务布局中陷入边缘化危机。
希壤是百度于2020年12月启动的元宇宙项目,试图打造一个平行于物理世界的沉浸式虚拟空间,2021年正式对外推出。当时,国内正值元宇宙热潮,百度CEO李彦宏还将2021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放在了希壤App上召开,让希壤一度飙至苹果免费社交榜单前十。
然而,希壤随后便迎来了高开低走,运营并未达到内部预期。
新浪科技看到,在OPPO应用商店中,目前希壤App的安装量仅为20万次,评分更是低至1.7分。不少用户吐槽人物建模丑、网络卡顿、画质太差,“这也叫元宇宙?还没有游戏做得逼真。就是一个为了蹭热度而开发的垃圾产品。”
百度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。希壤最初的版本是“-7.0版本”,马杰曾表示,希壤还有很多不完美,距离目标还有巨大成长空间,至少要用七年才能达到0.0版本。
然而,还未等到希壤迭代到0.0版本,马杰便提前离开了。
实际上,不只是百度,阿里、腾讯等大厂当时均专门成立了元宇宙相关部门,但一阵风过去,成果并不明显。
2022年6月,腾讯成立了XR部门,实际操盘手是腾讯游戏工作室NExT Studios负责人沈黎。腾讯还希望通过收购黑鲨手机来布局VR硬件,但后来收购搁浅,黑鲨迎来大规模裁员。更戏剧性的是,沈黎于2022年底离职,腾讯XR部门也在今年初被宣布解散。
2022年,阿里巴巴达摩院XR实验室负责人谭平离职,与此同时,多个实验室的负责人也被曝离职。外界猜测,这或许与达摩院在相关领域投入过大但商业回报有限相关。阿里巴巴披露的财报显示,2022年上半年,阿里巴巴在创新业务板块(包含达摩院)实现营收4.79亿元,同比下滑30%,实现经营亏损25.18亿元。
有意思的是,虽然元宇宙已经过气,但大模型又成了互联网圈的热词,大厂和高管们似乎又再一次禁不住诱惑,纷纷入局。
在百度推出文心一言之后,原百度副总裁、元宇宙产品希壤负责人马杰,也将新赛道选在了大模型相关。据媒体报道,他已于近日加入创新工场担任副总裁一职,并成立了AIGC企业北京零一万物;而近日,又有多名来自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业务负责人离职,参与大模型相关创业。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淘系技术部的贾荣飞,与小红书AI平台部负责人颜深根。
但摆在大厂和创业者面前的是,大模型的商业模式依然有待探索。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就曾表示,大模型的资本门槛高,开发和训练一次1200万美元,大模型可能收编高度定制化的小模型,导致市场向大公司集中。
如果说元宇宙、大模型需要砸钱,那么造芯可能是砸钱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。
早年,华为造出麒麟芯片,为华为手机的高端崛起奠定了基础。这也为其他手机厂商冲击高端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路径。
2019年,在第一届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,OPPO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明永罕见亮相,宣布OPPO未来三年投入500亿布局万物互融生态研发。随后,OPPO的三大研发计划相继曝光,其中就包括自研芯片的马里亚纳计划。
马里亚纳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,OPPO以此命名,寓意自研芯片之路的难度。但一语成谶,似乎也暗含了自研芯片的悲壮结局。
在推出NPU芯片马里亚纳X,以及蓝牙音频芯片马里亚纳Y两款自研芯片之后,OPPO在今年5月突然宣布关停自研芯片公司哲库,留给外界满是不解。
网络上流出的哲库解散的全员会议内容显示,哲库CEO刘君称“全球的经济和手机行业现在极其不乐观,公司的整个营收远达不到预期,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,芯片这样一个巨大的投资将是公司承担不起的。”
而除了钱,外界还猜测OPPO可能遇到了一些政治原因。前OPPO副总裁沈义人当时就发布微博称“钱能解决的问题其实不是大问题。而钱不能解决的问题,往往才是真的难题。”
哲库的关停,让芯片行业迎来了大地震,不少从业者人心惶惶,开始猜测谁会下一个倒下。
小米旗下的自研芯片主体玄戒可能是最受关注的对象之一。2021年12月,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成立,经营范围含集成电路芯片设计,由小米高级副总裁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担任其执行董事、总经理、法定代表人。
目前,小米已经推出了ISP芯片澎湃C1、快充芯片澎湃P1、电池管理芯片澎湃G1。知情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,小米自研芯片的目标不只是手机,还要服务IoT和电动车。此前,小米松果在自研SoC上失利之后,拆分出了大鱼半导体专注IoT芯片;而玄戒的成立也与松果进行了重组,分别专注手机芯片和车载芯片。
新浪科技发现,玄戒成立后从松果接收了多个与手机芯片相关的专利;而松果今年以来则联合小米汽车等申请了车载语音交互、电动车充电桩技术、自动驾驶技术、车辆控制等多个汽车相关专利。这也印证了上述人士的说法。
不过,这也意味着小米在自研芯片上的投入和风险更大了。在哲库关停不久,小米玄戒随后便召开了全员大会。不过不是解散大会,而是为了安抚人心,提振士气。
恐慌的不只是小米玄戒员工,百度旗下的昆仑芯片也举行了全员会,以安定军心。百度CEO李彦宏更是在近日的一场公开演讲中透露,自研的昆仑芯第三代会在明年年初上市,对外释放自研芯片业务的积极信号。
比追逐单一风口更烧钱的是,激进的多元化扩张。
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,字节跳动可谓是在新业务上最具狼性的一个。从最早的资讯App今日头条,再到短视频App抖音,字节跳动不断复制着打法,成了App制造工厂。
不过,字节的扩张并不都是成功的,也在多个业务上栽了跟头。
2020年10月,大力教育作为独立品牌正式成立。业务横跨Pre-k、K12、成人教育多年龄段,涵盖多学科、多课程。当时,大力教育业务负责人、CEO陈林称,不排除字节跳动的教育相关业务会独立拆分融资,甚至单独打包上市的可能性。
但2021年的双减政策,给了大力教育一个重击,多个业务线面临着转型、裁员。
同样是在2020年,字节跳动进军大健康业务,对外推出了小荷健康。还在2022年全资收购了一家私立医疗机构美中宜和。但在业务起色不大的情况下,今年4月,小荷健康宣布,因业务调整,小荷健康所有官方病友群将于4月28日终止运营,届时群将解散,未来相关官方企业微信账号也将停止运营。
美团同样是在新业务上激进扩张的代表。
2017年,以餐饮外卖收入为主的美团,突然宣布上线打车业务,与滴滴掀起了补贴大战。最终,在上市前夕,美团选择控制在打车业务上的投入。
2019年,美团开始上线聚合模式,以自营+聚合的策略进行市场扩张;而今年3月,王兴在内部信中宣布放弃自营打车业务,全面转向聚合模式。网约车业务后续将减少资源和人力投入。
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,百度曾是美团的重要对手,拥有着百度外卖和百度糯米这两块到家+到店业务。但2017年,饿了么正式宣布收购百度外卖,百度退出外卖市场;2022年,百度糯米App宣布停止服务与运营。至此,百度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布局全部撤退。
或许是并不甘心。2022年10月,依靠百度智能小程序,“多利熊”平台上线,主攻吃喝玩乐团购优惠。该平台负责人为前饿了么、美团点评高管戴振开。但据媒体报道,因为场景不明确,百度智能小程序对C端的转化率并不高。客户反馈无法持续获得流量,实际成交量非常低。
近日,百度智能小程序部门被分拆,多利熊团队百余人被整体裁撤。百度重回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梦想,再次破灭。
当元宇宙成为过去式,大模型接替了它的位置,又成为了BAT等大厂角逐的对象。
但风口变了,根本的商业逻辑未变。回归商业本质,找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正循环,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真理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大厂们从曾经的粗放扩张,走向如今的降本增效,或许并不是坏事。
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创业邦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如有任何疑问,请联系editor@cyzone.cn。
关键词: